【國民教育】中小學首要價值觀加入孝親、團結 教育局:助維護國安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3/12/14 21:01

最後更新: 2023/12/18 21:14

分享:

分享:

教育局公布將中小學現有10項「首要培育的價值觀和態度」,改為12項。(資料圖片)

教育局今日(14日)公布中小學《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(試行版》內容更新,包括「優化」現行10項「首要培育的價值觀和態度」,改為12項,涉及將原本的「關愛」擴展至強調中華文化思想的「仁愛」,並新增「孝親」及「團結」2項價值觀和態度,前者目標建立學生的家庭、鄉土及根源觀念,後者目標建立學生對學校以至國家的歸屬感,亦有助維護國家安全。

繼前年加入「勤勞」作為第10項「首要培育的價值觀和態度」,教育局上月發布小學常識科分柝的人文科課程框架,已透露再有改動。局方今日向全港中小學校長發通函公布詳情,提到新一份《施政報告》宣布展開「愛國主義教育」,包括豐富《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(試行版)》內容,強調以中華文化作為價值觀教育的主軸,從小加強學生的國家觀念和國民身份認同,課程發展議會建議優化首要價值觀和態度,讓學校同時在個人、群體和國家的利益、福祉和安全層面培育學生。

優化內容包括將現有首要價值觀和態度「關愛」擴展至「仁愛」,進一步強調傳統中華文化思想「仁」的概念,為此首要價值觀和態度賦予「更深涵義」。局方解釋,「仁」是中華傳統文化價值觀的重要觀念,培育學生有「仁愛」之心,不但要引導學生從行為上關心、愛護、真誠對待他人,更著重培養他們的內在修養,積極以「仁」作為言語行動的標準,藉此建立和諧友愛的校園和社會,預防及杜絕欺凌、傷害他人和動物的事件。

新增2項價值觀和態度,其中「孝親」強調傳統中華文化中孝道的重要性,以「從小建立學生的家庭、鄉土、根源等觀念」。局方解釋,孝道是「促進家庭和睦的根本,同時也是維繫社會和國家穩定的根基」,除了要教導學生以禮善事父母和長輩,孝道實踐層面不限於家庭,冀培育學生在校尊師重道、在外尊敬長者,以及長大後積極為社會、國家貢獻等。

另一建議新增「團結」,則強調團結精神和行動對學校、家庭、社會、國家和世界發展的重要性,旨在「從小建立學生對學校、家庭、社會和國家的歸屬感,共同維護學校、家庭、社會、國家,以至世界的意識和行動」。局方形容,團結是有利團體、社會和國家穩定及發展的根基,「團結精神亦是提升家庭、學校、團體和民族凝聚力,以及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元素」,認為加入「團結」價值觀有利建立和諧安定的家庭、團體、社會和國家,維護國家繁榮和穩定。

課程架構亦進一步強調「以中華文化為主軸」,局方表示,作為國家一部分,香港的價值觀教育應「立根中華文化」,以中華傳統美德作為首要價值觀和態度的基礎。局方舉例指不少學校校訓與中華文化推崇的美德相關,學校應結合中華文化的學習,如傳統思想、歷史故事、藝術及文學作品等,促進學生對正確價值觀的理解和認同,並加以實踐,學校應按學生的成長和學習需要,選取及教授相關內容。

自2001年課程改革起,首要價值觀和態度已由5個大幅增加至12個,局方未來會否繼續新增首要價值觀和態度?教育局透過通函「常見問題」以問答形式解答,稱隨著社會持續發展,新的議題不斷出現,因應社會環境急速轉變及學生成長需要而作出更新,未來會持續檢視價值觀教育的推行,並按學生成長和需要,更新及優化首要培育的價值觀和態度,以培育學生成為德才兼備的社會棟樑。

HKET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:https://bit.ly/3cNFwr7

hket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。立即下載:https://bit.ly/34FTtW9

記者:馮琪雅